當火星人來到地球心得
連續幾個星期且未來仍持續下去,有點像是全方位加上鬼打牆的〝設計與人的關係之種種議題〞,雖然有些是未涉足的領域或是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事情,但演講內容都很精采,要訓練自己如何在演講過程中掌握不同觀點加入自己的想法延伸出新的時事脈動便成了我吸收相關知識外的重要新課題。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適地性服務",一種基於各種領域並透過位置追蹤、資訊應用、在地化生活等相關應用的服務。提供手機、平板、電子看板、多媒體互動資訊站等各式終端機更多元化的服務,對於觀光產業發達的台灣來說更是一項備受期待的資訊服務技術,說的容易但做的難,如何將『創新』、『友善』、『科技』並與當地『特色』的故事性作結合,根本問題仍圍繞在以"人"為本的互動設計。
台灣經過各式文化交流進而演變成現在的社會型態,如同上禮拜所提到我們擁有超強的外來觀念與文化融合力,這也代表著我們能將"本土文化"轉化成"外來形式"推廣出去,只要透過適當的媒介與方式將人文與科技緊密結合便能開創更高價值的在地化資訊服務應用,就像是演講中提到的"台中草悟道",將富有文化色彩與裝置藝術並懷著尊重土地的心透過ICT設備與各式導覽資訊站,雖然名子對於我這外地人有點陌生,也很難與〝勤美綠園道〞作聯想,但這確實是個有機會能夠引起觀光客與路過民眾目光的在地化資訊服務應用實例。
『當火星人來到地球』背後藏著要當程式、企劃、美術三者之間溝通管道的特殊涵義,有點像是大學專題時我所扮演的腳色之一,當然兩者有著橋樑與鋼索之間的差異,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邏輯思維與表達模式,但在最終目的都是希望透過作品帶給人們更好的使用體驗,對我來說這是個有趣的工作 或許在各領域所累積的專業知識都還不夠,討論過程中對於視覺技術的呈現與系統架構的規劃仍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作協調,處於一種做中學的行為模式,慶幸的是透過實務經驗讓我像塊海綿般的迅速吸收成長,到後來有機會開始自行處理專案,過程中也吃了點苦、受了點挫折,內容也有許多待改善的地方但還是結案了。
透過一些專案的執行也深刻體會到客戶要的往往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合適的,讓作品傳達意念、掌握重點、滿足使用者需求才是設計師該做的事,在分享經驗的過程中joanne散發的自信心讓我更期待她的下一個品牌能有更好的成績,也希望未來我也能有在市場生存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