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當火星人來到地球


  從「人性」和「互動」兩個角度出發,隨著科技發展趨勢,貼近使用者的需求,並提供客戶更完整及更在地化的規劃與服務,用創意與夢想、行銷與推廣,形成數位應用服務,在社會考慮的是成本,而在學校則是天馬行空地想像,不一定都能真的符合使用者的需要,也讓我們漸漸了解到服務設計的重要,而學者Norman的看法,工程師與設計師技術知道的太多,但對其他人如何生活及從事的活動知道的太少,應該是站在使用者立場去思考:簡化流程、容易辨識、便於操作。

<<天下雜誌>>2012年「金牌服務大賞」由「台灣高鐵」首次進榜,便以92.65的超高分,摘下不分業種排行榜桂冠,交出亮麗的成績單;顯示企業為了競逐消費者的目光,競爭劇烈。台灣高鐵,為了打造更優質與尊重的消費者經驗,特別研發手機大小的專屬裝置,讓列車長在「查票」的時候可以在不打擾乘客的狀況下,默默進行。科技乘上貼心,也讓台灣高鐵在已成功由「工具性」轉型成「精緻度」導向,並獲得中高端消費者高度肯定,還有手機轉成QR碼取代車票,但缺點是一隻手機只能一人使用。對「質」重於「量」的中高端消費者而言,企業惟有繃緊神經、時時以「服務」擦亮品牌,才能抓緊消費者的忠誠度、維持消費者與品牌間,緊密的黏著度。

不管提供什麼樣的服務,讓使用者喜歡使用是最主要的目的,不需要很高階的技術,但要了解使用者,或是替產品設計貼心的小提醒,都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
讓使用者更容易使用,而設計者本身專業度要夠強,才能了解可不可行,像app在測試的階段可用拼圖的遊戲以及網頁方式模擬,但在軟體流程非常重要,不能找工程師及設計師做測試,因為自己最了解,測試後並不會發現使用者真正的問題,必須找一般的使用者做測試,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再把問題解決,設計的要越簡單,使用者才會用。

很開心聽到劉副總的演講,讓我對服務設計有更多的認識,在不同領域都是設計應該關注的領域最好的設計是把複雜的東西變簡單,講究的不再是系統有多強大,設計有多好看,把流程簡化,把注意力放在客戶、使用者身上,這就是產品設計要做的事情,也是服務設計要做的事情,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與喜愛程度,真正了解人的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