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演講者是校友回來演講,當看到主題:火星人來到地球,讓我想到在網路上,有些人打出的文字非常怪異,讓人當成火星語。在維基解釋為;火星文,字面可解作火星人的文字,實際上是指各種網路語言。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年輕網民為求方便或彰顯個性,開始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號來表音的文字。由於這種文字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顯的不同,文法也相當奇異,難以讀懂,故稱為火星文,取「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的諷刺效果。「火星文」這種稱法最早出現於台灣社會,隨即流行於香港、中國大陸和海外華人社會,成為中文網際網路上的一種特色。
但今天的演講主題讓我貼會很深,在設計者與工程師在做一件作品時,常常會發生在一小設計上,就產生爭執,例如這個圓形介面要改成方形,設計者為了自己的設計理想,但工程師可能要再花一天時間改了一百多行程式,然後有一堆BUG,最後花了一星期找出BUG在那,然後老闆再說改回來好了,最後倒楣的都是工程師,所以常常會與設計師發生爭執。
設計出來的產品,產品最終的使用的人,也是我們要服務的那一群的使用者,設計師常常說:我要設計出非常方便造福人群,但是使用者往往拿到新產品時,都是摸不著頭緒,要如何使用,就算會使用了,都會說為什麼不用之前的那一款,那一款機制都摸熟了,為什麼又要換這一套。
有時候連小小的按鈕在旁邊或是顏色不是很明顯,就算讓使用者產生厭倦感,使用者不會在乎這機器給你減少了多少工作時間,他只會在乎工作是否成功達成,如果沒有達成,只會讓他覺得這機器不是他想要的。因此Norman的書就有寫到簡化操作流程、易辨識、操作方便、易視性等等...,這些都是設計師與使用者之間的系統意象,一個好的設計師會確認是否最終設計的系統意象傳達了適合的使用者模型,唯一的方式是一直去測試在測試,然後觀察使用者在嘗試使用他們的狀況。
最後演講者告訴我們在座的同學,「黏著度」是關鍵的一個名詞,如果你想開發APP那你就因該玩過APP的各種類型的遊戲與應用軟體,一天24小時,你可以跟它黏再一起多久,也算是成功的關鍵之一。很感謝這次演講者,他與我們的性質很像,所以在演講過程非常有趣,分享了很多屬於這個小圈圈的趣事,也希望有機會去他所開設的公司看看。
資料來源;
火星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1%AB%E6%98%9F%E6%96%8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