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電子出版實務經驗分享


根據開放式電子書發行結構(The Open eBook Publication Structure, OEBPS)2002315日發表的一篇調查「人們希望電子書的設計應該具備什麼特色」的報告,結果歸納出:電子書並不只是專用的閱讀器,它具有閱讀習慣的個人化、內容的分享、電子書櫃等特性。(陳金輝,2002) 也就是李協理所說:儘管會提供客戶一個通用的版型,但仍希望能達到「客製化」,讓客戶對於電子書有更強烈的認同感。同年,政府也提出「兩兆雙星」計畫,因為全球產業技術已漸趨成熟,加以台灣已邁向開發國家,低成本優勢不再。故政府選擇台灣最具有競爭優勢及潛力的「兩兆雙星產業」為推動主軸,延伸並強化既有優勢產業(半導體、影像顯示)之根基,使其產業價值達到兆元以上,以達到關鍵影響力。

從印刷術的發展到機械印刷再至電子出版,其實紙本書和電子書的差別就在於載體的不同。以內容來說,紙本書是以印刷生產,而電子書則是用電腦語言來做呈現。從李協理的演講中,不難發現電子書的優點即是:視覺化、聲音輔助,還可以以遊戲的方式來加深讀者印象。其實,電子書最大的優勢即是:數位典藏。但,儘管電子書的在這些部分更勝紙本書,我還是不認為電子書能完全取代紙本書。因為,紙本書擁有可觸知,文字能觸發讀者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甚至有些閱讀者還把紙本書當成自己的收藏品,雖然無法永久保存,但卻可以增加自己的成就感。

這次請到宏馬數位的李協理來演講,演講的內容跟我預期的不太一樣,現在有許多新穎線上發表作家都是在出版社所提供的免費網路平台上發表自己的作品,若作品受到歡迎,出版社則會與其聯絡和該作者簽約。或者作者也能自費透過出版社出版文字作品。而李協理所展示的大多卻是與政府合作的電子出版品,或者是學生畢業紀念冊,內容大多與多媒體影音結合,將以往的文字出版品轉化成互動形式居多。雖然我個人不太認同李協理過於現實的態度,但畢竟現在有太多人要求設計師免費設計或者一再修改,所以李協理一直強調:在製作之前一定要和客戶簽約,以免造成後續不必要的麻煩。

科技雖然在某些部分無法取代傳統,但卻也因為這場演講,讓我對電子出版實務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