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書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做甚麼事?給誰看?為什麼事做?以及需具有商務價值與行銷概念,並以「方案」形式解決問題或滿足需求的架構。企劃同時也是一種策略的規劃,它包含了構思、分析、歸納、擬定、付諸實行與評估。而一份專業優質的企劃書,不僅能夠解決問題的根源,也應具備寬廣的格局、視野與氣勢,同時能夠站在制高點上,以獨特的觀點來看待問題與事件。
依照企劃的對象不同,企劃書的體裁和構成內容,也有所差異。因此撰寫的重點在於是否能說服別人。一個企劃者應有的基本認知是,其賣點就是「企劃」本身,而不是企劃書,這就像製作報告,或為專題所擬的計劃書一樣,重點在最後是否能將專題按圖索驥執行,達成結果,而不是在專題計劃書本身。
企劃作為在發端之初,不會憑空而來,必有察覺需求須滿足、問題須解決。企劃人對大家習以為常的人、事、物、現象有獨特敏銳感知、品評角度,能從中察覺可有所企劃作為之處例如需求、問題、價值、機會 …。觀察鑑賞力,即可說是企劃活動中最基礎的能力了。當感知可有所企劃作為時,需取得企劃作為相關資訊,例如內外情境現況、對應者需求、同類方案 …,才得以明確界定企劃要面對的真正問題或需求,才得以設定問題解決或需求滿足點,並據此資訊做為判定企劃方向的依據。每個人除了腦中的經驗、知識外,都需要延伸蒐集、彙整不足之資料、資訊。沒有資訊,幾乎無法「做」企劃。當初步蒐集、彙整相關資訊,企劃可能將情境、現況浮現,但資料、資訊是中性存在的,不同判定結果,將發展出不同企劃方案的內涵。當判測企劃方案應朝某一方向進行時,企劃者必須提出一具體的行動方案,其執行後可以達到企劃目標的。行動方案是否具備創造或超越現有特色,關乎整個企劃價值與可被接受度。當構思出創造加值的企劃內涵,是否得以實踐落實,則實務上將涉及人、財、事、物、技 … 等各種資源條件可否配合。沒有系統整合能力,再好的創造加值型構想都是空想,無法落實執行。
雖然有些人點子很多,似乎有很強的創造加值能力,但不一定具備相對強的表達說服力,反之亦然。所以我認為專案企畫書撰寫是一個可以訓練自身思考邏輯具體化的很好工具,一方面我們也藉此加深對議題方向的了解,並可透過企劃案的價值性,省去過程中許多無用的資源耗損,讓目標產生更豐厚的附加價值與效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