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當火星人來到地球


劉倢安副總經理帶給我許多新視野,有我以前從來沒聽過的英文專有名詞簡稱,以及介紹他的工作內容。商業設計五專畢業,在業界打滾將近二十餘年,從設計、網頁、臉書,一直到現在正發燒的APP開發,她經歷科技進步的挑戰,勇於接受新興的技術並創新改變,造就一身的好能力。
    但為什麼他會拿「當火星人來到地球」當作演講主題呢?原來他自認為他是一位火星人,並不是真的火星人,而是一位翻譯員,設計師與客戶中間的橋樑,工程師與客戶中間的橋樑。設計師有他的專業,但些客戶認為設計出來的畫面美感不足,甚至醜陋;工程師在程式設計有他的邏輯存在,直接與客戶溝通可能導致客戶沒有辦法理解,需要透過「火星人」來幫助客戶理解。因此,溝通的橋樑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溝通不良會造成許多嚴重的後果。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設計產業也逐漸轉型,服務設計不只是圖像化設計,不在只是設計師的單方面想法,而是需要與客戶溝通,了解客戶需求是甚麼。台灣高鐵的「座位查詢系統」是個很棒的設計,使用者(列車長)可以直覺看圖示就可以馬上對照座位上的旅客,是否有坐錯座位或者未購票及錯買優待票,該設計不僅節省列車長的工作時間以及增加工作效率,也不會打擾到旅客。「座位查詢系統」是台灣高鐵自生自產的系統,目前有許多國外公司希望能購買使用。
    從蘋果發表iPhone之後,智慧型手機市場改變的人類的型活型態,軟體也大革新,由於APP興起,許多公司紛紛轉型或成立投入這塊市場領域,設計APP需要考慮許多項目,劉副總經理提到,產品與服務的開發,包含了分析、規劃、執行、控制,因此設計APP要考慮的不在只是設計師與工程師的想法了,要如何設計有「黏著性」的PAA,何謂黏著性?好的黏著性也就是使用者經常開啟的APP,而不要才剛下載馬上就卸載的APP,市場考慮的選項有許多,例如台中市政府草悟道的APP,為什麼下載量遠不如預期,原來是草悟道這個名詞對台中人來說是很陌生的,草悟道其實就是台中人所熟悉的綠園道,很少人知道草悟道,所以無法產生多數人共鳴。由草悟道的例子了解系統要開發前要做的前置作業與分析的重要性。
    有個例子,工程師設想好的系統給沙發銷售員使用,銷售員只要點選選項就可以得知沙發的庫存,但銷售員使用起來很不順遂,覺得何必做麻煩的又困難的動作,直接撥打電話問就好了,工程師會覺得使用者很笨,使用者會覺得工程師設計不良,這就是服務設計要存在的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