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講老師的口中,動畫也是電影藝術的一種。好的動畫作品或者電影,其內容精不精采不在美術呈現好壞、特效夠不夠炫,重點在於會說故事。說故事的方法很重要,故事大綱很重要,故事板也很重要,它們將影響一部動畫作品的好壞,有些作品光前製時間就花上三年的時間,有些甚至會花到五年。
台灣的動畫產業至今仍停留在「代工」階段。雖然動畫人才濟濟,但在台灣生產的大多是動畫短片。我記得有個在澳洲讀動畫學系的朋友對我說過一段話:「對我來 說,在台灣要找動畫相關的工作並不是很困難的事。但,我對台灣的動畫產業未來沒有足夠的信心。」他說,因為台灣的動畫公司大多都抱持著「能越快拿到利潤越 好」的心態,造成現在台灣動畫產業並沒有實質的產業效應,人才大多都外流到其他國家尋求更好的發展。演講者也提到:台灣需要一個機會去發展動畫產業,但不 要和中國或其他沒有產業的國家比。若眼光不能放遠,即便是政府發放再多輔導金,台灣的動畫產業仍然會加速凋零。
動畫製作產業分為「動畫長片」、「電視卡通」、「家庭娛樂媒體」、「商業短片」、「網路短片」、「視覺特效」這幾大類型,而動畫長片的成本最高,但如果票房
好,卻是最賺錢的,而電視卡通則相對較低,台灣的代工大部分都是接類似這樣的案子,而視覺特效因為穩定性低,所以公司不容易經營,但又是非常有需求的一門
產業。 動畫,也是電影藝術的一種。電影藝術即是蒙太奇(剪接)的概念,他跟一般的平面藝術不太一樣,蒙太奇是一種時間的組合,平時是不存在的,在影片放映的時候
才能存在人們的心中。不過在台灣的動畫產業,就沒有像近期的電影業如此順利了。演講者提到,常常有許多動畫劇本的創作家,領了輔導金之後,做出來的成品卻 無法符合該價位應有的標準,造成了資源濫用的情況。
「台灣無動畫產業」,這是演講者所告訴我們的一件事情,現在想想,好像真的台灣沒有什麼代表性的動畫長片,台灣的動畫公司只有在幫別人「加工」而已,聽到加工兩個字,就會想到3C產品外包給別的國家,所能賺得只是整個利潤的1~2%,台灣人不做原創可能是因為投入時間和資金需要比較大,外加台灣真的市場太小了,能賺錢的機率真的太小,頂多持平,所以想想台灣有多少學校有在教動畫,多少人對動畫有興趣,而動畫又是多媒體的一部分,所以這次演講者所演講的主題,值得我們好好思考一下未來的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