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幾篇論文討論台灣的動畫產業,在這場演講我才知道,原來台灣真的沒有動畫產業,而電影產業是有的只是很小,對於產業的定義,不是有多少人投入這個事業去發展而已,而是因為這個事業的起起伏伏會影響一個大環境來定義的,像是美國的好萊塢、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就會是最典型的例子。
而動畫在全世界,給予台灣的定義會是一個很好的代工廠,稱不上是第一,但絕對是稱得上頂尖的代工廠,像宏廣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代表著台灣的實力有到達那個水平,但選擇代工這個定位算是頗保守,沒有對錯之分,我覺得那和公司經營的導向有關。若要真的讓台灣的動畫事業變成產業,演講老師表示,那我們需要等待會出現一個好的商演動畫作品出來,這才會有機會刺激動畫產業的誕生。
動畫其實和電影很相似,在演講老師的口中它也是電影藝術的一種,而且動畫的特色更是因為它只有撥放時才會存在,有時甚至比電影還要著重於美術的製作。
好的動畫作品也好電影也罷,看重的就會是說故事的方法,故事大綱很重要,故事板也很重要,它們將造就一部動畫作品的好與壞,有時光前製的時間就花上了三年左右的時間,有些甚至會花到快要五年。
和我本身在探討動畫的誕生有關,我覺得動畫的前置真的很重要,從一個點子延伸至劇本到故事板再到動態腳本的過程都是很重要的存在,在找人詢問問題時,或者要找人互相幫助時,這些前置作業的東西就顯得很重要,因為當我們在製出動畫成品時,不,甚至動畫做到一半才發現這作品有問題時,一切就真的來不及了,所以可見前製是多麼的重要。
對於現今的學生使用After Effect這個軟體這點,老師也有提到,該軟體是一個很好用的程式,對於我們創作上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它能幫助我們弄出很多很好的作品,但它並不會產生出好的作品,因為創作者本身就是我們人,創作者要會構思,透過構思之後再設計出好的作品,那才是真的創作,需要知道一個作品正代表著創作者自己的想法,而非說After Effect這軟體不好,而是我要學會「思考」,思考好或者不好,擁有很多特效的,不一定會是好動畫。
此外演講老師也提到,如果對動畫有興趣未來也希望在這產業發展,最好的就是準備好自己的作品,特別在學生時期,因為在學生時期所需承受的壓力其實遠比自己所想的小很多,對一個創作者而言,沒有現實生活上的壓力,其實更是創作出好作品的黃金時期,等到時候在弄,而名為現實的壓力也就過來找你了。
把握當下當學生的時間來創作吧,在這時期更能接受新的東西,也最有創造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