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校邀請了一位國際知名的策展人及製作人來演講,在美國生活了25年的她,一直致力於台灣電影的發展,在她投入美國動畫展業20餘年的過程中,透過商業周刊等知名報章雜誌來分享整個電影產業的各個面向,讓台灣的讀著及從業人員能更深的了解。她是Sharon Wu。
動畫產業與電影產業最大的不同在於動畫產業是利用美術製作的方法,她認為動畫是一種間接式的表演藝術,而在演講的開始就問道,台灣真的有動畫產業嗎 ? 台灣有屬於自己的代表作品嗎 ? 答案是沒有的,其原因為Sharon表示台灣目前的型態並不算真正的動畫 ” 產業 ” 而且台灣並沒有一個十分代表性的動畫作品,當然這背後的原因也很多,除了台灣本身的動畫市場太小外,還有台灣很多技術面很強的視覺特效公司,都也只負責接接案子,幫忙國外有名的廠商代工算圖或是做遊戲場景,也因為是 ” 代工 ” 的關係,甚少很少有屬於自己的原創,以至於真正有獲利的那端是電影公司,而不是做的較辛苦 ” 代工 ” 公司。
Sharon 提過,台灣的代工品質一直是國外的電影公司有口皆碑的一個品牌,技術人才相當傑出,但是台灣的編劇人才相較技術人才反而顯得缺乏,但是一部電影最重要的靈魂還是他的 ” 故事性 ”,一部電影如果在沒有戲劇張力的狀況下,就算特效作的再花俏作的再炫麗,看起來除了很漂亮以外,剩下的是很空殼的內容,觀眾很難留下印象和造成迴響和影響,而在動畫製作產業當中,這當中包含的領域和種類也非常多,像是電視卡通、家庭娛樂媒體、商業短片、視覺特效…等等,不僅限於動畫長片而已,不管是什麼樣的類型和種類,Sharon仍不斷 地強調 ” 故事性 ” 的重要,而我自己本身也會創作許多作品,聽過這場演講之後,對於未來的創作,除了技術上的龜毛以外,還會更注重更多的戲劇張力及文化意涵,獲益良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