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媒材改變設計設計改變世界
18014104_王興喬
常常會有人問設計跟搞藝術有什麼不同?在一般人眼中可能覺得差不多,其實是差很多。設計是以人為出發點去創作,包含了視覺與聽覺是有目的性的去給人使用或觀賞,而藝術就是比較自我中心或是特定族群為主要需求,是以創作者本來為出發,簡單來說可以自由發揮。在講座前以人切入主題,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為根本,所以要弄好設計這個領域,必須去了解人。我們每一個做設計都是跟個人過去經驗有關係,因為創作不是平白無故的碰出來,而是你所經歷過與感觸,所以好的設計作品都不是宅在電腦前想出來的,都是出去走走發現一些小意外產生的,所以在餐巾紙上畫的草圖勝過在電腦前的按著滑鼠想出來的點子還要優秀,俗語說:行萬里路更勝讀萬卷書。到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還是挺管用的。
關於人,很多設計者最初都會去假設,假設是以自己的立場去發想,但與真正的使用人有著很大的落差,別去假設,要去了解體認。設計不是空想而是要落實,可惜的是台灣很多設計都有這些毛病,發了大筆的預算卻沒落實,在台灣的公共建設軟硬體都可以看得出來,這是我們必須要改進的。
設計是必須時常的接受刺激,如到遊戲公司上班就必須很會玩,學習新奇的事物多樣化。人就像提拉米蘇一樣,看起來很亂卻很有味道,好比人的生活很亂、很雜但充滿愛的味道。設計就是從人做起!
媒材改變設計,設計改變世界。如建築鬼才安東尼高迪的建築,建築的背景是必須的,但他所做的創作為什麼這麼特殊且深受大眾的喜愛,近年的研究者發現安東尼高迪的建築設計都跟自然界的植物有,這證明了高迪他的領域不只是侷限於建築更跨領域到自然生態結合在他的設計上,才會如此的特色別人模仿不起來的。媒介平台不是單一性的,不是只學一項就夠了,要夠多元去融合,需要的是創作者的靈魂,有靈魂的設計根本來自於人為出發點,好比遊戲裡的人物小角色怎麼會這麼生動,是因為設計者考慮到人的小動作運用在遊戲裡,才會覺得與人貼切。在講座中提到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舉例,在展場中互動設設計總是特別受歡迎,不是與冷冰冰的程式互動,而是人們喜歡跟自己做互動。凡是都是考慮到是人為出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