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媒材改變設計 設計改變世界心得


媒材改變設計 設計改變世界心得


  設計師將思維透過設計藉由媒材並以某種形式(風格)保留下來與人分享,媒材改變設計而設計改變世界,世界的改變又影響著所有的人,在這個迴圈中侯教授以『人』的議題切入,將我們帶回設計師的初衷為人而設計,就程式的角度而言好的設計可以解決問題、改變人的思維、改善生活習慣、增加功能上的效率,而設計師更能藉此傳達意念。

  講到設計與人,自然的讓我聯想到互動性,不管是透過視覺引起使用者的注意或是有形與無形的互動產生吸引力,「使用者和產品之間的互動」藉由媒材產生共鳴,相較於傳統媒材,在數位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下,回想這段時間台灣的優勢在哪裡?是文化、技術、還是創造力?過去曾有人回答:台灣的優勢在於我們擁有的是我們對許多外來觀念與文化的超強包容與融合力量,也就是『文化的包容力』。像是〝電音三太子〞這就是文化融合後讓科技化成傳統藝術新動力的一個實例。

  本能層次、行為層次與反思層次,三個經由時間先後順序而產生的層次觀感,產品其實就是設計師與使用者(消費者)之間傳達情感與意念表達的媒介,設計師將他所想傳達的思維轉換成設計的編碼符號,而使用者即是接收訊息、解讀資訊的解碼人,因此如何透過設計表達出有效的感情傳遞方法,正確的掌握設計的三層次:本能、行為、反思則成為重要的關鍵,讓使用者在解讀的過程中建立彼此之間的聯繫。

  有趣的是兩個不同的主題、不同的人生經歷,但鐘執行長與侯教授都用自己對專業的熱情,鼓勵年輕一輩的我們積極投入、追尋屬於我們的未來與創意,在不同的階段努力嘗試盡自己最大努力,在一連串勵志過後也讓我們認清勇於築夢與好高騖遠之間的差距。過去成功者身後總伴隨著許多盲目追求案例,應以失敗為借鏡,透過新思維探索新時代的真理。

  演講最後提到的〝大師〞,對於一個沒有工科底子又不懂設計的菜鳥而言,成功者的輝煌戰績只不過是個憧憬,臨摹十萬次我或許也能〝像〞大師,但投入自己的靈魂與熱情,從專注→專業才是務實的根本,從積極找尋自己未來發展的領域,專注投入相關研究與培養專業知識,甚至是讓自己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以參考舊時代探討新思維處理新問題。

  侯教授也鼓勵我們努力去做點什麼就算只有誠意沒有成果,努力付出後就算失敗也會有所獲「You Are What You Do.」就去做,僅此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