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材改變設計,設計改變世界
侯君昊-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系研究所(2012-10-17)
“萬物皆始於隱微”這個句子源至於希臘神話,2012年6月初的電影”普羅米修斯”劇情裡面,一位擁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也說了同一句話,主角們在世界各地都發現一模一樣的畫(星系、太空船、人類的手勢)認為是造物者的邀請函,因此前往外太空尋找人類的起源,卻不知微小的生物卻毀滅了同行的一夥人。
身為一位設計創造者,隨時隨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是很重要的,了解人為什麼會這樣做,了解人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我們絕大多數的人,只有看見一件事物最表面的部分,就算看見了不尋常的部分,也會自動忽略,一方面是知識經驗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缺乏練習觀察與思考。例如一個極簡單的,線上活動報名系統,程式人員只會注意功能是否能正常操作,視覺設計人員會看見畫配色正不正常、各物件的位置是否合宜,會不會太窄、字體大小等,但真正一般大眾比較在意的事情是,我有沒有成功報名、表單上面填寫的資料正不正確、最好是只用鍵盤或是只用滑鼠就能完成報名程序,越簡單越好,雖然電腦已經很普及,但我們對電腦系統的操作,卻是陌生的。透過簡單的訪談,觀察可以容易的了解設計對象的真正需求,以及問題所在。觀察不只是在專長的部分上面,如果在生活中處處留意周圍的事物,用心去體驗感受,對於設計會有更深的內涵,個人的涵養上也會有更深內容。”普羅米修斯”去探索的一群人也是經由深刻的觀察才找出外星人的邀請函,但是登上其他星球後,如果觀察到罐子裡的隱微生物,就不會遭受到危機了。
在離開學校環境之後,較客觀的評價已經不存在了,大多數有交集的人都建立在利益的關係上面,更多的是欺騙與浮誇,無法確定與你相處的人所說的話是真心的或是矯揉造作,不再有人幫我們設定目標,所有的事情必須自己決策。有一段時間我很茫然,一件設計的案件無法立即得知好與不好,只能知道要不要再改,或是缺了什麼,目標與方向得靠經驗去掌握,漸漸的越來越不相信自己,不知道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是好的。後來因為有些新的體悟,放空掉自己,挑戰人生,又重新站了起來。對自己要有堅持、有一點不一樣的地方、並且努力的向前走、熱情是解決問題的力量所在、做過的事情才是自己的,因為經歷過了才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已經做過的事情,而不是頭銜。這些造就現在的我,以及我的人生觀,聽到感到心裡面暖暖的,我非常同意這樣的說法,也很感謝侯老師將他體悟的人生觀用淺顯的方式表達出來,與人互動時或是創作重點在於更了解自己,多多留意身旁的事物,注意隱微的差別,利用新媒介帶來的知識力量,並且多多練習思考一件事情的本質,相信在人生上面會成長許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