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電子書是否真的會取代傳統紙本書,我個人主觀典是不會完全取代,但或許可能參半或其他比例。人有情感,人喜歡接收美的畫面,電子書可以滿足人的視覺慾望,它提除了提供視覺外還有聲音的輔助,功能性強過於傳統紙本書沒有辦法做到的效果,例如有更多的子選項,動態圖片等等,但是畢竟電子書還是沒有辦法久看,不論是一般電腦的web版電子書或者平板,使用在在觀看時都很容易有眼睛疲勞的現象,觀看的舒適度沒有像一班紙本書好,所以我認為傳統書與電子書仍然會共存。
在這次的演講中,點醒的我最對電子書的死板觀點,我原本的認知,電子書只會出現在平板電腦,而一般電腦對我來說只是文件資料。電子書的內容是我在誠品書局、金石堂等書店看到的各式暢銷書或者雜誌等等;電子書在這些書籍的APP原來並不多,主要是因為複製性太強,導致作家與出版社在電子書這塊市場卻步,而台灣在付費APP購買的市場也不夠熱絡。既然這樣,那麼電子書的廠商要如何賺取獲利呢?過去我把電子書的功能想的太狹窄了,原來電子書還可以結合學校製作校刊,政府單位的政策宣傳,公司單位的形象宣傳等等。電子書校刊製作方面比起過去傳統的紙本校刊,除了有畫面上的特效、環保之外,已經可以將每一位學生的文章或作品全部都刊登出來,不必為了紙張的成本而忽視了多數學生的才華,也有方便的搜尋功能,另外根據長久以來的經驗,校刊的使用頻率很低,通常只有找尋特定規定,或者看自己的作品還會去翻閱,因此丟棄率有很高,電子校刊提供在網頁上方便師生找尋規定事項,也方便學生搜尋自己的作品,不但更方便,也響應了環保。
宏馬數位為電子李協理的演講風格非常幽默,也分享了社會上的現實觀,他分享了許多公司製作的產品,從他們電子書的服飾型錄看到了科技的帶給人類的方便性,書中的模特兒可以依使用者的喜好點選更換不同材質的西裝,他提到客戶希望連領帶也可以更換,李協理很幽默的說,「沒問題,錢來」。李協理說,要了解市場生態,例如電子書不適合用在婚紗攝影照。另外要懂得與客戶溝通,客戶不懂甚麼設計,你只需要跟他說結果,跟他報告會得到甚麼,有甚麼好處,而客戶的要求能做盡量滿足客戶,技術不到就不要接,否則會賠上形象。電子書製作方面不難,難的地方是排版與內容,這跟傳統書籍是一樣的,內容是整本書的價值。
觸控技術這幾年快速成長且成熟,手勢技術又推出,未來還有更多的可能,電子書是否還有更多的利用加值或是大家值得期待的,或許的將來,人類只需要用思考或腦波的技術,連身體都不用動就可以操作各種設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