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媒材改變設計 設計改變世界心得

主講人:侯君昊
人在生活中做的每一件事,不論事情有多麼微小,都會在未來激發出潛能,所以候老師希望我們不是聽那些已經成功的人的演講,因為他們的經驗,只是在「他們的時代」可以做得到,現在已經不合時宜了,他建議我們多聽一些正在努力中的人的經驗,從他們的在努力時所遇到的一些經驗與解法,這才是能夠學習的,認真的生活,並多接觸各式各樣的事物,才能擴展我們的設計視野,做出令人驚艷的設計。
在演講的過程中,侯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範例,它是在一個走廊的空間之中,人來人往的時候,忽然有一道光追著某個人跑,這時那個被照的人,會覺得很困惑亦或者很驚慌,有的人被照到,馬上跑得老遠,想甩開光線的追蹤,有些人則是想找出原因,左右來回跑動,更有的人是靠近隔壁的人,以為能夠把光線傳給別的人,這種設計雖然看起來沒甚麼,但是它可以和人互動這點,從這個角度它就成功的吸引到人群的注意了,這讓我想到前幾日在我們生活中,就有遇到一個也是在走廊,地上投射著一個怪物,你可以用手或者腳去踢他的臉,讓它的血量下降,很多人玩得很起興,我想這個設計和剛才的例子很像,都能夠引起許多人注意的互動裝置,簡單而有效。
另外,還有一個範例,它是一個電動腳踏車,可是它搭載了許多的感測器,它藉由腳踏車讓人使用的特性,可以在騎乘的過程中,自動收集當地的路況、空氣狀態等等….,這就可以減少收集資訊時還要特地找偵測儀器並移動到特定區域,它可以在你「順便」的過程中就完成資訊的收集,這是個非常聰明的設計,還有另一個則是未來車,它和現在各大車廠的「只換殼」但架構還是一樣的車型,不相同,它把引擎拆分在各的輪子上,每個輪子都有動力,並且還可以經由遙控的方式,進行停車,座艙也可以變形,讓車體所佔的車位空間縮短,這已經是改變非常多的一個設計方式了,歐洲的某個國家甚至已經進口,進行實體的使用。
侯老師也提到了一個曾遇到的例子,日本對於機器人的研究非常狂熱,它們甚至做出了仿「真人」的機器人,甚至連皮膚都有毛細孔,但即使做得非常細緻,人們還是看得出來是機器,而不是真人,那是因為人的動作都是很細微的,有很多動作微小到一不注意就會忽略,但我們是再現真人的動作,所以總是有些小細節沒有辦法完全做到,所以就會有這個並不是真人的感受。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人們會因為媒材的不同,改變你的設計方向,而你的設計,雖然微小,但是,或許已經正在改變了這個世界,我們所做的一切要注意到以人為根本,必須要先去了解人,才能做出影響人的設計,並不是平白無故的碰出來,最重要的反而是你的經歷與感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